Alexander ZHÀO | 博客
/20210127
2021-01-27

再见,曼巴

随笔
3 分钟阅读

去年的今天,还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。一向不理会我睡懒觉的老妈,今天反常地天蒙蒙亮便把我拍醒。

“科比死了。”北方方言直言死了往往带有一丝惊诧,并没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在里面。

我很不耐烦,用手招手老妈道:“你少看点这样的垃圾新闻,怎么可能?”

老妈平时用手机没少被我训斥,便离开去准备早饭。

半信半疑地打开了新闻,头条消息便是“科比的直升机坠毁,包括科比和其二女儿 GiGi 在内全部机上人员丧生。”

kobe

脑子里闪现的全是科比 1V5 拉杆上篮、打板绝杀热火、罚球线飞扣大本、变向加 360 度妙传图里亚夫、晃过皮蓬助攻奥尼尔等等等等这些画面。然而马上便陷入了一片空白。

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网页,只希望这是一个虚假的新闻。结果却是越来越多的现场报道及图片。

虽然是大年初三,我却没有感到任何喜庆。

偶像,某种程度上并不比最好的兄弟分量轻。

年轻的时候其实并不太喜欢科比,那时候更喜欢姚明和詹姆斯。姚明自然不用多说,喜欢詹姆斯是因为他是天选之子,很快就被喻为篮球皇帝。不喜欢科比是觉得他很独,队友是空位他也要自己去强投。

那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科比的呢?说不太准。但好像是工作之后的事儿了。

工作之后,面对各种交加的困难,渐渐就明白了科比的独,不是想要出风头,也不是想要独揽成果,而是作为一个想要卓越、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的执着。

我见过很多平庸的人,他们的特点是但凡遇到一点点困难,就会发朋友圈抱怨,或者根本不思考地去请求身边的人帮助。我想,作为一个平庸的篮球运动员来说,在关键时刻,在比分落后的时候,把该死的皮球交给其他队员,或者放弃比赛,并不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。

科比并没有那么做,他信任队友,但是这种时候他并不依赖队友。

他就是那种人,那种不怕输、不放弃,即便可能会失败也要承担责任的人。

责任。

是的,的确喜欢科比是开始工作之后的事情。因为工作之前,根本不用承担责任。吃穿有父母管着;女朋友不高兴了拽掉就好;作业做不完,抄一下完事。

如今,工作又有谁能帮得了呢?

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,只有责任二字。科比把责任演绎到了极致。

科比的天赋在 NBA 球员当中并不是顶级的。他的力量、肩宽,尤其是手掌大小,都逊色于篮球之神乔丹不少。

但是他成功了,他成为了球迷眼中,“最接近神的人”。

kobe and jordan

我相信有且仅有的原因,正是他在一次接受记者提问为什么取得现如今的成就时的回答:

“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?”

很多球员见过,他们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,甚至是纽约和波士顿,熟悉凌晨4点酒吧和夜店的气氛。

我一直持有一个观点,那就是:天赋决定你的上限,努力决定你的下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我偶然在球场上遇到过科密球友。虽然资质平平,比如1厘米的后仰跳投,还有被砸歪的篮筐。但是他的意识还有专注程度,绝对是超出平均水准的。打听得知他一个暑假都在看视频,练习篮球。

如果没有这近乎疯狂的训练,科比很可能就只会是另一个叫布莱恩特的角色球员。

努力。

在这内卷的世界里,只有拼了命才不算后退。科比把努力演绎到了极致。

科比的一周年忌日,好多朋友发表了道别科比、道别曼巴的文章。

我便在思考一个问题,我们究竟在向什么道别。

答案当然是科比,但又好像不全是科比。

第一批铁杆科密,已经步入工作、步入婚姻、步入带娃的年纪。篮球早已干瘪,球衣也早已放在箱子的最底下。偶尔路过球场,会不禁羡慕起那些只能穿着最普通的鞋子,没有任何护具,有些还披着校服的学生们。

哦,终于明白过来。

我们道别的,还有曾经的自己,曾经无拘无束、闲适散漫的自己。

然而我们拥抱的,是科比留下的精神财富,曼巴精神。

再见,科比。

科比九代,2016年于香港浸会大学篮球馆
科比九代,2016年于香港浸会大学篮球馆

帮我买杯咖啡吧 ☕️

pay_wechat
微信打赏
长按手机屏幕
pay_eth
以太坊地址: 0xB029143abE1Cb60a69A8e4670Ed26949aE213Bc5